小学校托起大中国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09-09-13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(上接第一版)

  让村小孩子学会跟着音乐起舞

  左艺——这个学舞蹈出身的男老师,在巨山小学以女老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里,显得格外打眼。

  1991年文艺兵退伍后,左艺来到巨山小学。从此,这所村小的艺术教育,因为他的加入而开辟了新的天地:专业的舞蹈指导,创新的编排方式,想也想不到的舞台道具……在学生们眼里,左老师压根儿就是明星。他们最喜欢看左老师露两手——打前桥、做搅柱……他们最经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:“左老师,我能和你一样吗?”

  看着学生们渴望的眼睛,左艺总是给他们鼓劲:“你能行,一定行。”可许多学生从小就跟着父母为生计奔波,没有任何基础,在左艺看来最简单的舞蹈动作,教了不知多少遍,学生还是做不好。

  怎样才能让这些成天在地里摸爬滚打的孩子学会跟着音乐起舞?思考了很久,左艺决定从站立教起,再逐步过渡到舞蹈动作。每天,他都不厌其烦地给学生示范站姿,一遍一遍地督促他们挺胸、抬头。没有排练室,左艺就和学生站在教室前的空地上练习。北京的风大,常常一阵风过去,左艺和学生的脸上都蒙上了一层沙。

  经过5年的刻苦训练,1996年,左艺和学生拿出了第一个值得骄傲的作品——《学孩子》。作品公演后,同行们纷纷对巨山小学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小刮目相看,就连家长也不相信,自己孩子的表演能和电视里的演员们一样。

  从此以后,左艺的干劲更足了。他在学校成立了艺术团,竹竿舞、太平鼓、打快板……他把自己的“看家”本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学生们。

  教师家属义务做“班主任”

  王校长快退休了,为了培养老师们参与学校核心事务的能力,几年前,她就想出了一个执行校长的办法,让老师们轮流当校长。每逢轮值,执行校长的工作就和校长一样,一大早来到学校,欢迎老师和学生。然后检查学校的日常事务,从出勤到卫生再到课堂情况、午餐……

  在时时处处的锻炼中,老师们从日常的教学中跳脱出来,一种“我的学校我负责”的意识油然而生。

  巨山小学有个人,看上去怪怪的,络腮胡子,皮肤黝黑,不像老师,可学生们都叫他“孙老师”。其实,他的真实身份并不是老师,而是画家和杜景茹老师的爱人。

  20多年来,他被妻子和妻子同事们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劲头深深打动,天天陪着妻子一起扎在学校里。组织朗诵艺术团、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、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……学校的许多活动都少不了他。更“夸张”的是,他把自己的办公桌搬到了杜老师所带的班级里,大模大样地做起了“副班主任”。

  多少年来,学校老师的家属们好像已经不自觉地形成了这样的印象——巨山的事情最重要。家里有事,家属们宁愿自己请假,也不肯耽误老师们的工作。

  老师们就更不肯因为自己的事情耽误学生们一点一滴的学习时间。王淑清有糖尿病,尽管不用带班上课,但她从来没有在上班时间请假看过病。杜景茹有高血压,有时需要输液降压。可许多学生家长早上6点半就把孩子送到校门口。杜景茹只能凌晨4点多就爬起来上医院,赶在6点半之前回到学校迎接学生。

  蔡金清、杨秀勇、窦凤莲、徐文新……还有许多老师的故事没能来得及写。但是,正是这一个个普普通通但又顶天立地的教师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北京的土地上书写了一篇浓墨重彩的教育华章。在奉献的同时,他们也成就了自己的伟大,托起了中国教师这个神圣职业的明天。